泰坦尼克号3d国语版 3D银幕数量倍增

时间:2024-01-15作者:CuMiEqilll11分类:科学浏览:32评论:0

随着2D转3D的《泰坦尼克号》重新浮出水面,国际电影市场开始重视中国大陆这块贵宝地。

《泰坦尼克号》的国内票房已超过10亿人民币(此数据只统计到国内上映的头13天,再往后没数据了),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

但是平心而论,它的转制技术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是很平庸;反之,毕竟是老片,当年拍摄时没有充分考虑3D表现的特点,所以这次转制就算再细致,最多也就是浮雕式3D,不是那种呼之欲出式的3D效果。

但在中国,依然有那么多影迷愿意为它买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人对《泰坦尼克号》的情怀,另一方面就是IMAX、3D的噱头效应与詹姆斯.卡麦隆的金字招牌已经大过于电影本身。

当年卡麦隆一部《阿凡达》让中国顿时进入"3D热"的狂潮中,影院开始疯狂购买、租赁3D设备,形成了一种疯狂的现象。

当国外观众早已对3D技术产生厌烦,对2D电影返璞归真的时候,国人则一味追捧3D,这完全是一种"新鲜感"在作祟。

人们普遍认为能够做成3D的电影必定是大手笔,视觉效果定会更加出色,从而忽视了2D自身的魅力。

一部电影如果能同时拥有2D、3D两种格式,电影院也一定会主排3D,因为观众肯买账,所以导致现在很多2D控想看2D都很困难。

我认为,观众的"新鲜感"和3D的蔓延趋势在国内还将递增并将持续很长时间。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助长了一些电影公司对2D转3D技术的野心扩张。

自2D转3D的《狮子王》重映收获1亿多美金的票房后,这些并不需要请演员的老片只需稍加一点儿"润色"便可吸金无数。

难怪去年的金球奖,罗伯特·德尼罗曾调侃道,以后要把自己的片子都转成3D,然后靠卖蓝光DVD大赚一笔,老爷子把这种现象深深地讽刺了一把。

有数据显示,《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仅花了60周时间和1800万美金成本(还没有一些演员的片酬高),但却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当然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国内2D转3D的技术尚在起步阶段,今年重映的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遭到新老影迷的唾弃。

即便如此,中国的制作公司仍乐此不疲拷贝西方的成功模式,也正是国外3D技术的成熟,形成了3D国际大片与2D华语小片对垒的局面,这对一些影院2D、3D厅的排映无疑是有利的,因为分工明确。

我认为未来有两种发展可能——3D电影将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裸眼3D将取代2D,就像有声片取代无声片,彩色片取代黑白片一样,不过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当"新鲜劲"一过,观众们能够理性消费时,2D电影自然会重新占据我们的视线。

不过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无论是哪一种路,它未来的道路都还漫长。

今年达成的"中美电影合作协议",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中国每年将在原有引进基础上再增加14部3D或IMAX的电影,差不多每15天就会有一部好莱坞3D电影在中国上映。

看看今年的六一档就能发现,3D动画片已经泛滥(当然,其中也不乏国产动画),很多排斥孩子看3D电影的家长也无奈作出了让步。

现今3D电影在中国,有慢慢取代2D市场的趋势,希望这不是一种进化,只是一种方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