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气溶胶 最终结果认为

时间:2024-01-04作者:CuMiEqilll11分类:科学浏览:27评论:0

气溶胶(飞沫核)

微生物

在前面文章中,我简单分析了飞沫以及飞沫核传播的区别。

然后,我又重新梳理了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相关研究进展,尤其是它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气溶胶的定义中有一个关键的信息:悬浮。

气溶胶是什么概念呢?

飞沫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咳嗽,而气溶胶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正常的呼吸。

事实上,飞沫的粒径范围相当广泛,而通常意义上我们默认飞沫的径范围大于5微米,而官方定义的气溶胶已经涉及到飞沫核。

飞沫核的粒径小于5微米。

飞沫传播

重点来了。

一般认为,空气传播的强度更高。

气溶胶(飞沫核)传播实际上已经是空气传播了。

空气传播

一般认为飞沫核是指人体呼出的飞沫,进入空气中,水份迅速蒸发,变成飞沫核。

飞沫核很小,是以进入气流而后悬浮于空气中。

携带着某些病毒或细菌的生物微粒,或是一些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核,浮游在空气中,然后被寄主吸入或沉降在寄主的粘膜上,最终使寄主感染。

通过空气传播的微生物最典型的是风疹、结核分枝杆菌、和水痘病毒。

空气传播

此外,微生物可以从污染的物体上重新雾化而经空气传播。

像抖动衣服、布单等都可能使含有微生物的颗粒扬入空气中。

在非典爆发的时间里,一项关于 SARS 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课题,在中日友好医院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展开:除媒介传播,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这三种熟为人知的传播途径以外,SARS 病毒还存在着第四种传播途径,那就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冠状病毒

因此,气溶胶(飞沫核)长距离传播是可能的。

生物气溶胶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传播已经对人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再进一步推广开来,一个我们目前了解甚少的一个领域——生物气溶胶对人类以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空气气溶胶是由空气与悬浮于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共同组成的一种多相体系。

悬浮于空气的无数固体和液体微粒中,有一些是由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物活动产生的,这些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命活性物质的微粒称之为生物气溶胶。

生物气溶胶种类很多,包括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尘螨、花粉、孢子、动植物碎裂分解体等具有生命活性的微小粒子。

这些有生命活性的物质通常都附着在大气中的非生物颗粒上,如细菌等微生物;也有一些可以单独悬浮于大气中,如粒径很大的花粉颗粒。

生物气溶胶粒子的粒径范围很广,粒径可以从0.001微米变化到 100微米。

粒子形貌有简单的球体、圆柱体等,也有复杂的不规则形状等。

微生物粒径比较

生物气溶胶中没有固定的微生物种类,它主要通过土壤尘埃、地面水 、植物、动物和人员活动等方式被带入空气,以液态和固态粒子的形式存在,在适宜条件下可以直接在大气中繁殖,也可以在沉降基质上繁殖。

由于微生物能产生各种休眠体,故可在空气中存活相当长的时间而不致死亡,并可以借助空气介质扩散和传输,引发人类的急、慢性疾病以及动植物疾病。

除了人体健康效应外、生物气溶胶还可以作为冰核和云凝结核, 导致云滴和冰晶的形成,从而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并且对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有着潜在的重要影响。

冰核和云凝结核

1943年美国开始实施气溶胶感染计划,60年代全面展开了生物气溶胶的各项研究,70年代其研究从军事领域扩展和深化到了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畜牧业和工农业生产等各领域。

近年来,由于公众对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的关注,生物气溶胶领域的研究发展很快, 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我国关于生物气溶胶的研究工作开展于80年代,主要集中于空气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调查,但是目前对生物气溶胶的性质、环境效应、分布和传输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微生物循环

小结:

虽然目前对生物气溶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识,但生物气溶胶的来源有时难以识别,主要是由于其来源多而分散并且难以鉴别,另外还受到气象条件的明显影响。

生物气溶胶的性质研究主要集中于颗粒所含微生物的调查,但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的动力学机理还不了解,尤其是其来源,转化,传输和流行疾病传播机理和气候效应作用机理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

(1)生物气溶胶对全球气候的潜在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2)生物气溶胶与人类和植物流行疾病的关系,目前研究还很缺乏。

(3)生物气溶胶的来源及转化,尤其是在特定条件下对长距离传输,研究还不深入。

(4)生物气溶胶的暴露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评价指标尚处于空白。

(5)人类活动对生物气溶胶的形成与演变有什么影响?

最后,因为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待到春暖花开,疫情自然会消逝。

相信,从此我们会进一步加深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

人与自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关注,科学荟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