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隆斯卡娅 乌克兰人却想致她死地》

时间:2023-12-07作者:CuMiEqilll11分类:科学浏览:33评论:0

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这个名字在2023年已经显得有些陌生了。

但若看到她的照片,说不定会唤起不少老网民曾经的记忆。

她曾是备受关注的东欧政界“网红”,她以令人感到惊艳的高颜值,被网友赋予了“最美检察长”“美女少将”“克里米亚第一美女”等一系列赞誉其容貌的称号。

波克隆斯卡娅自2014年出任克里米亚共和国总检察长,在3年的时间里,她先后被普京授予少将军衔,并当选俄罗斯联邦杜马议员,其发展可谓是一路顺风。

然而,就在俄乌冲突爆发的前的几个月,波克隆斯卡娅被突然委派到一个非洲岛国出任大使,此举普遍被解读为她遭到了贬黜。

究竟是何原因,让曾经无条件亲俄又风光无限的政坛之星惨遭普京“发配”?

一切还要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说起。

一、临危受命的“乌克兰叛徒”

克里米亚长久以来一直是一片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的地区。

早在1783年,当时中国同期正处于乾隆四十八年,克里米亚被划入了沙俄版图;到了二十世纪,从1920年代到1990年代,克里米亚又经历了建立共和国、加入前苏联、下调行政等级由“国”降为“州”、划归乌克兰、成为乌克兰自治共和国等一系列政治主权的变化。

从地理位置上看,克里米亚位于黑海北部,乌克兰位于其北侧,俄罗斯位于其东侧,三地刚好构成了一个倒三角结构关系,中间合围起来的亚速海,通过夹在克里米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刻赤海峡”连通着南侧的黑海海域。

对于乌克兰与俄罗斯来说,哪一方掌握了克里米亚,谁就把持住了从亚速海通向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地位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从人口构成来看,克里米亚地区俄罗斯族超过半数,仅1/4左右人口为乌克兰民族,当地的语言、文化也更接近俄罗斯。

也因此,克里米亚当地民众的分离主义思想和相关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克里米亚人民对乌克兰几乎没有主权上和民族文化上的归属感,加之1990年代以后乌克兰整体经济不景气,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和财力去发展改善克里米亚半岛的情况,地区与首都基辅当局之间的各种冲突频发。

最终,克里米亚为了脱离乌克兰控制,在当地发起公投决定“脱乌入俄”,这就是发生于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

也正是在这一事件中,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波克隆斯卡娅虽然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乌克兰,但她其实是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在乌克兰的整体人口占比仅有17%左右,属于乌克兰的少数民族。

她出生于乌克兰东部的工业城市卢甘斯克,这里是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东部边境地区。

7岁时她和家人向南迁居来到了克里米亚,此后她在这里长大。

原本她的志向是学习音乐,成为一名艺术家。

但在九年级时(相当于中国的初中三年级),家族中一位叔叔遭遇杀害,凶手却一直逍遥法外。

这件事使她的人生观发生了剧变,也对所生活的国家和社会有了新的认知。

在还有两个月就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她毅然放弃了艺术梦想,向家人表示她要成为一名律师。

22岁时,波克隆斯卡娅从雅尔塔国立大学毕业,虽未能实现年少愿望当上律师,但成为一名检察官,也算是由此进入了国家的政法领域。

一直到了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前,波克隆斯卡娅已经调入到首都基辅的乌克兰总检察院工作。

这一时期,乌克兰因为政府腐败、民族矛盾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全国上下都处于动荡不安的氛围里。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2014年1月19日在基辅爆发的 “独立广场事件”。

民众在基辅市中心的广场进行集会,抗议乌克兰议会的种种违宪、侵犯人权行为,结果集会渐渐演变成了暴力冲突。

那段时间,波克隆斯卡娅每天在检察院办公大楼上班时,都能看到窗外的街上时有骚乱发生,政府和议会也整日都处在被围攻的危险之中。

波克隆斯卡娅其实对乌克兰政府的腐败现象也心存不满,可身为公职人员,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她觉得自己也做不了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波克隆斯卡娅在回家探亲时参加了一个亲俄派集会,在集会上别人送给她了一个在俄罗斯象征胜利含义的“圣乔治”丝带。

这次集会,让她亲身感受到了克里米亚人民对于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当探亲假结束后,波克隆斯卡娅不得不继续回到充斥着枪声和爆炸声的基辅工作。

基辅的水深火热与充满理想热情的克里米亚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之新上任的乌克兰总检察长马赫尼茨基,所持有的政治主张与波克隆斯卡娅完全相反,波克隆斯卡娅突然觉得,继续在基辅工作下去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于是,她把那次集会上获得的“圣乔治”丝带别在了胸前,然后果断地提出了辞职。

辞职离开基辅后,波克隆斯卡娅第一时间回到了克里米亚。

很快她就见到了当时克里米亚的最高行政长官谢尔盖·阿克肖诺夫。

她以自己在基辅检察院的工作经历毛遂自荐,希望为“脱乌入俄”全民公投出一份力。

此时,阿克肖诺夫刚好遇到了一个难题:当时没有人愿意出任未来新政府的总检察长。

这件事一度让阿克肖诺夫感到不可思议且颇为恼怒,竟然没有一个克里米亚人愿为国家承担这份责任。

当波克隆斯卡娅的出现时,阿克肖诺夫看到了希望。

不同于人们对政府官员的常规印象,她不像那些男性政客看起来老成持重,但明亮的双眸中流露着理想与激情的色彩,她的形象、情绪,能够激励到民众,这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国家和人民所希望看到的。

于是,在2014年3月11日,距离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前几日,波克隆斯卡娅在其他几位男性候选人主动退出的情况下,她成为了克里米亚总检察长的不二人选。

她的上任,在克里米亚政府来看是临危受命,是在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承担重任的爱国之举。

但在基辅方面看来,作为前基辅检察院的公职人员,这简直是十足的叛国行为,很快基辅当局就在全乌克兰对她发起了通缉令。

不久后,克里米亚公投结束。

克里米亚于2014年3月18日正式加入了俄罗斯联邦。

巧的是,3月18日也刚好也是波克隆斯卡娅的生日,这一年她34岁。

波克隆斯卡娅将其视为奇妙的缘分,这也是她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二、美貌拯救世界

在克里米亚进行公投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克里米亚的新闻一直占据着各国时政新闻头条,网络媒体也非常喜欢用波克隆斯卡娅在各种发布会上的照片作为配图,利用人们对美女的好奇,从而提升新闻的点击量。

波克隆斯卡娅出众的容貌,使她一时间成为了克里米亚最好的形象大使。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在国际社会上普遍不被认同。

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对克里米亚还采取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裁行动,但克里米亚和俄罗斯都对此不以为意。

普通民众们也并不关心政客们的态度,人们可能不知道克里米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清楚克、俄、乌三方到底有何纠葛,但都会被这个一身军装的克里米亚美女吸引目光。

特别是日本网民对波克隆斯卡娅表现得尤为狂热,不但发出了“颜值即是正义”“美丽就是真理”的宣言,还为她衍生创作出了不少二次元漫画形象,盛赞其为“克里米亚的樱花”,甚至还以她为原型开发了一款名叫《我的女友是检察官》的游戏。

当事人波克隆斯卡娅本人得知此事后,也是嫣然一笑,感叹道:美貌拯救世界。

波克隆斯卡娅美丽的容貌和英气勃勃的政客形象构成了意想不到的“反差萌”,使她瞬间火遍全网,成为全球知名的“网红”。

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政府也及时地利用起她的超高人气,通过不断赋予她越来越多的政治身份,来间接地提升俄罗斯政府在各方面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

2015年,波克隆斯卡娅被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了少将级别头衔;2016年,她又了当选俄罗斯联邦第七届国家杜马议员。

短短3年时间,她从基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检察官,迅速走到了莫斯科的议会席位上。

那一年,她才刚刚36岁。

更为难得的是,她也将自己的网红热度足足维持了3年以上。

她清楚地知晓自己外形上的优势,于是也踏足娱乐圈,参演了一些历史、政治题材的电影和音乐MV。

三、从“发配”到“雪藏”

正当人们猜测,波克隆斯卡娅接下来要继续往什么样的高度进发时,却没想到她的事业巅峰竟只停留在了2016年。

正如她当年一腔热血投身克里米亚的民主事业建设一样,即使是在被反对者包围的环境下,她也能无所畏惧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在成为杜马议员后她也毫不掩饰地宣扬着她几近偏执的政治主张。

波克隆斯卡娅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死忠粉”,在她的办公室墙上还挂有一副这位俄罗斯帝国末代皇帝的肖像画。

她曾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对其的崇拜之情,包括在参观沙俄时期皇家行宫时流露出缅怀之情,以及提议以尼古拉二世名字命名街道,甚至手举沙皇画像参加游行……

最夸张的一次,是波克隆斯卡娅因为一部描述尼古拉二世花边野史故事的电影《玛蒂尔达》掀起了一场对片方的声讨浪潮,只因影片中有“丑化沙皇形象”的情节,惹其不快。

起初,她本想以“伤害东正教徒感情,煽动宗教仇恨,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发动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彻查影片的制作团队,但如此过度解读又上纲上线的行为并未获得支持。

波克隆斯卡娅见官方路径走不通,就开始利用自己的网络号召力调动舆论力量挑动民意,继续攻击影片,更有激进的支持者发布恐怖言论称:“若有哪个影院胆敢继续放映此片,他就要烧毁影院!”

波克隆斯卡娅种种越来越离谱的行为,都标志着她是一个十足的“皇俄派”,这一类人通常对过去沙俄时期的国力强大充满怀念与向往,不排除他们愿意拥立起一个新时代“沙皇”,将俄罗斯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后来,大概就连曾亲手提拔其为少将的普京,都无法再包容波克隆斯卡娅了。

较明显的一次冲突体现在关于“延迟退休”养老金改革计划决议上。

这项计划由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提出,结果波克隆斯卡娅在议会表决时对此计划投出了反对票,且她是唯一一个投出反对票的党内成员,也因此她和统一俄罗斯党就此决裂。

尽管普京并未直接参与养老金改革计划的制定,但作为总统和前党首,这一计划与他的想法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波克隆斯卡娅公然反对计划,显然就有点“忤逆领导”的感觉。

所造成的结果是,2018年波克隆斯卡娅在国家杜马收入监督委员会的职务被撤;2021年10月,普京一纸文书将波克隆斯卡娅“发配”到了非洲小岛国佛得角出任大使。

起初波克隆斯卡娅还表现出“已做好准备”“外交梦实现了”这样欣然接受的姿态,但原计划11月中旬就应赴任,一直到当年年底,却始终不见其动身出发。

直到2022年1月,她发布一则声明表示“因个人原因无法赴任”,并透露自己虽然获得任命,但一直没有得到外交部的工资,似乎充满了抱怨的情绪。

没过多久,2022年2月3日,被派驻佛得角的事情没有人再提起了,但波克隆斯卡娅又得到了新的任命——担任俄罗斯独联体事务、海外侨民以及国际人文合作署副署长。

这同样也是由普京亲自下达的任职命令,职务头衔虽然很长,但明显已是一个如吉祥物一般、可有可无的虚职。

结果,新工作还没干满半年,2022年6月,她再次被调到新的岗位。

这一次,她是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向公众公布的消息。

“今天,我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伊戈尔·克拉斯诺夫的顾问。

我知道会收到很多美好的祝愿,提前感谢大家对我服务的支持和兴趣。

我已经停止更新我的社交网络和任何公共活动页面。

不同于此前每一次获得任命时,波克隆斯卡娅所表现出的那种干劲十足和跃跃欲试,人们从这则个人公告中读出了一种“郑重告别”的味道。

就这样,随着她的职位一步步地远离莫斯科政治核心圈,官方媒体也不再对她给予关注。

失去了话语权和影响力,她在公众面前曝光的机会自然而然地也逐渐减少,曾经的“政界网红”就在这种毫无察觉的过程中被降去了热度。

时至今日,波克隆斯卡娅已经淡出人们视野长达1年多,她早已不再是政坛上的焦点人物。

究竟是因为争议言行被刻意“雪藏”,还是她早就失去政治价值被冷落遗忘,人们似乎也慢慢对她失去了好奇心。

最后,她终究如同那些“网红”一般,拥趸者们散去了,“波克隆斯卡娅”这个名字也在大众的记忆中随时间淡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

https://baike.baidu.com/link?url=w-NaSL7bYHz8K-Qxy1HFYNJoZ4L6rgCW7DZ-vTyGCo_wc5VgDCcX_27BlUgp8eGQqyj-bdPZN0t-XM18gqhWjWi8ApRFLDDtKrthKVG91jZ5rrn9Rq7RZ2QZNxdV8PHkJ4u2WPncoyH4AWD5xnsQhCw-rT8FJalVUXfqOr2dSTJdxBTu-KTPRHtqY9LU-AlOPYJQbfYUnG6pVmjszKarJq

国防时报《乌克兰前美女检察官现身前线发放物资,遭乌克兰反俄势力追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966959523939153&wfr=spider&for=pc

环球时报《前美女检察官分发俄援助物资,乌议员竟发起“狩猎”煽动民众追捕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888719248349759&wfr=spider&for=pc

中国新闻网《最美检察长进军娱乐圈 “世界级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http://www.chinanews.com.cn/yl/2018/11-12/8675018.shtml

纪录片《克里米亚检察长-娜塔莉亚的回归祖国之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56424/?vd_source=815fb60fcaba28de1d8576522d54bca9

西部文明播报《普京重用的美女检察官,日本宅男为她疯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330271773774521&wfr=spider&for=pc

澎湃新闻《普京就延迟退休年龄作让步仍引发抗议,俄总理支持率创新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777337996601380&wfr=spider&for=pc

观察者网《波克隆斯卡娅被任命为俄罗斯驻佛得角大使 法媒:不再受克宫青睐》

https://weibo.com/1887344341/KCGiNCnZ5

观察者网《波克隆斯卡娅被任命为俄罗斯总检察长顾问,社交平台暂停更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614174304374183&wfr=spider&for=pc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波克隆斯卡娅不会出任俄罗斯驻佛得角大使一职》

https://sputniknews.cn/20220119/103717762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