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 哪些地方险要

时间:2023-12-07作者:CuMiEqilll11分类:生活浏览:28评论:0

有一个传说,甘茂帮秦武王实现“通三川、窥周室”的战略规划后,秦武王高兴地率领一班亲随直闯周王室,前往参观九鼎。

参观过程中,秦武王一时兴起,便与身边力士任鄙、孟贲等人比赛举九鼎。

结果,秦武王一时力怯,九鼎掉落而砸断了腿骨,以致他重伤不治而亡!

秦人追究举鼎之罪,先将力士孟贲灭族,而后樗里疾又公开在朝中宣言:“通三川,是甘茂的谋划!”樗里疾是秦国公族,秦武王即位后,甘茂与他分别担任左、右丞相。

虽然是同朝为政,但两人却势同水火,成为政敌。

甘茂在秦国无亲无故,能被重用,完全是因为秦武王;秦武王一死,甘茂在秦国的后盾也就没了。

听到樗里疾这么说,甘茂大恐,只能匆忙地逃离了秦国。

秦武王因比赛举鼎而亡,史料确实有记载。

但他是不是举的周王室九鼎?史料对此记载却不太确切。

《史记·秦本纪》中说,秦武王是举鼎而砸断腿骨而死;而《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又记载秦武王是死于周。

由此而言,秦武王确实有可能举的是代表天下九州的九鼎之一。

然而,九鼎是镇国之宝,即便是秦国再怎么强大,秦武王就敢如此亵玩吗?以此而言,似乎又太可能。

可不管秦武王举的是不是九鼎,他一死,甘茂的后台也就没了。

原先对他不满的众多权贵,如樗里疾、向寿、公孙奭等等,纷纷开始排挤他。

不光是在秦国国内,在国外甘茂也得罪了不少人。

这其中最痛恨甘茂的,莫过于韩国执政公仲朋——因为甘茂就是从他手中夺走了宜阳。

秦昭王刚即位时,为了缓和与韩国关系,甘茂劝说他将武遂(今山西临汾西南)还给了韩国。

秦昭王虽然答应,内心却一直怀疑甘茂想吃里扒外。

公仲朋看出秦昭王不太信任甘茂,故意派大夫杜聊前往秦国,对秦昭王说:“公仲朋希望经由甘茂来侍奉大王!”见韩国人是这种态度,秦昭王当然就对甘茂更加恼怒了!

在来自内外政敌密集的明枪暗箭之下,为了保命,正在前线征战的甘茂不得不匆忙逃亡了,连家眷都来不及携带!

昨天还身居高堂,今日却成丧家之犬,甘茂究竟能逃往何处?

甘茂是下蔡人,而下蔡原本是楚地。

常人看来,以甘茂的才干,他更应该回楚国去。

可当前实际掌控秦国朝政大权的宣太后就是楚女,她与楚国的关系要远比甘茂更加密切。

因此,甘茂不敢回楚。

甘茂执政时,又多次与三晋发生冲突,甘茂也不敢贸然前往投奔。

思来想去,唯有远离秦国的齐国相对还比较安全,其国力又足以与秦相抗衡,可以当作避难所。

于是,甘茂满腹悲凉地离开了秦国,直奔齐国而去。

逃亡的路上,想起留在秦国的妻儿,甘茂也是英雄气短,不停地长吁短叹。

不过,就在甘茂出关之时,却意外地碰到了一位救星。

这位救星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苏秦之弟——苏代。

苏代刚刚将燕太子到齐国做人质,然后又受齐宣王委托,前来秦国访问。

以前,甘茂与苏代也打过几次交道,还隐隐约约做过对手。

但毕竟两人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利害冲突,所以对彼此的印象都还不错。

危难关头,甘茂只能病急乱投医,主动上前向苏代求助:“我在秦国获罪于当权者,害怕丢命而逃亡,现在无处可容身。

我听说有一穷人的女儿和富人的女儿一起纺织,穷人女儿说:‘我没钱买蜡烛,可您的蜡烛光亮却有富余。

您可以分给我一点余光,这对您没有一丝损害,而我却能得到一些便利!’现在我处在困境中,而您却恰好出使秦国而且正当权。

我的妻子儿女都留在了秦国,希望能借助您的余光来拯救他们!”

虽然甘茂现在就像是丧家之犬,但有担任秦国左丞相的光鲜履历,又有攻克宜阳的辉煌业绩——这么名誉天下的人物居然低声下气地向自己求助?

苏代感到莫名的兴奋,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告别甘茂后,苏代入关去朝觐秦昭王。

处理完国事后,苏代顺带就对秦昭王提起了甘茂:“甘茂是位贤人,可不是一般人。

秦国几代君王都重用过他,从崤山到溪谷(今陕西三原西北的清水谷,又称槐谷),哪些地方平坦,他全都知道。

如果他率领齐军联合韩、魏二国共同来攻打秦国,这恐怕就对秦国不利了!”

虽然内心嫉恨甘茂,但秦昭王也不得不承认,甘茂才干确实非同寻常。

听苏代这么说,秦昭王也有些着急:“那该怎么办呢?”

苏代说:“不如重礼请他回到秦国来,然后将他封在槐谷,不再放他出去,那么天下诸侯就无法借助他来图谋秦国了!”

虽然苏代不是秦人,但他提的这个建议,却完全是为了秦国利益,由不得秦昭王不听。

随后,秦昭王就派人去齐国请甘茂,允诺封他为上卿,还随身携带着秦国相印!

可甘茂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答应再跳回火坑,便拒绝了秦人。

回到齐国后,苏代故意装作不知道此事,又劝齐宣王重用甘茂:“甘茂是个贤人,现在秦国请他回去作上卿,因为感激您,甘茂才不愿意回去,情愿做您的臣子。

现在大王究竟准备怎么对待他?如果您不能留下他,他自然就不会感激涕零了。

以甘茂的贤能,在辅以强大的秦国军队,恐怕将来就很难对付了!”

齐宣王原本就不是有主见之人,被苏代这么一怂恿,立即生出了与秦国争抢人才的心思。

他当即宣布任命甘茂为上卿,把他留在了齐国!可不久后,因为甘茂没什么突出表现,齐宣王又撤去了他的上卿之位,改命他为行人——也就是齐国的“外交部长”。

地位的下降,让甘茂有些失落。

恰好在此时,魏相国翟强去世。

见齐宣王无意再重用自己,甘茂又想去谋求魏相国之位。

于是,甘茂派人到楚国劝说楚怀王:“现在魏国的相国,几乎就是公子劲了。

公子劲一旦相魏,魏、秦之交必然紧密;秦、魏交往密切,楚国就必然受到威胁!所以大王不如与齐国一起,推举甘茂去魏国当相国,齐王向来喜欢高人一等的名声,如今我们让他的行人去当魏国国相,齐国一定很高兴。

魏国如果不听,就会与齐产生裂痕,彼此敌视;如果魏国听从,甘茂与樗里疾积怨很深,二人有不共戴天之仇,那么魏、秦关系必定恶化,两国都会因此而更加倚重楚国!”公子劲,是秦国公子;如果他担任相国,自然会促使魏国倒向秦国。

楚怀王是否听从了劝谏,史料并无记载;但之后甘茂老死于魏国,这证明他确实离开了齐国,到魏国出仕了。

然而,不管在齐国还是到了魏国,甘茂都没能像在秦国时一样,再做出辉煌的业绩,这却是令人意外。

为什么在离开秦国后,甘茂就显得寂寂无闻了?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秦国的平台,才能让甘茂有充分发挥自身才干的机会;离开秦国后,甘茂无法拥有在秦国时的众多资源,自然也就难以重树辉煌了。

不光是甘茂,大多数离开秦国之人,如张仪、魏章、陈轸等等,都难以再现旧日的辉煌,这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道理虽然是如此,可似乎又不尽于如此。

公孙衍离开后,策划天下合纵以抗秦,给秦国造成了巨大威胁;孟尝君田文逃离后,组织关东诸国伐秦,也让秦人心有余悸。

为什么公孙衍与孟尝君二人,离开秦国后反而做出更为辉煌的业绩?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二人离开时都曾遭受当权者的不公平对待,所以心怀恨意。

正是由这种恨意所引发的报复心理,促使他们离开后积极地参与反秦政治活动,最终还做出了更加辉煌的业绩。

如果说公孙衍与孟尝君都还不算典型,那么申公巫臣与伍子胥的案例就更为突出了。

申公巫臣与伍子胥家族都遭受了楚国残酷的政治迫害,所以离开楚国后,他们都积极投身于反楚活动:申公巫臣扶植起楚国最为致命的敌人——吴国;伍子胥更是亲率吴军杀回郢都,差点让楚灭国!

对比之下,虽然甘茂离开时也心怀恨意,但在苏代劝说下,秦人还是善待了甘茂的家人。

或许就因秦人释放的这一善意,甘茂离开秦国后就没怎么参与反秦的政治活动。

而在当时,关东列国最为重大的政治课题就是合纵抗秦。

既然甘茂不积极参与反秦,那么即便他才干再高,在山东六国眼中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正因如此,离开秦国后甘茂就再也难寻用武之地了!

所以说,离开秦国后甘茂就变得寂寂无闻,不光是因为失去了秦国的平台,更为关键的是他根本就没有对抗秦国之心!这点,张仪、魏章、陈轸等人莫不如此。

因此,不要把去职的人才都逼成申公巫臣和伍子胥;善待去职的人才,也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