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事件 还有谁敢站出来反抗

时间:2023-12-04作者:CuMiEqilll11分类:科学浏览:21评论:0

与其做一个唯唯诺诺的善茬,不如做一个有棱有角的锥子。

被打了到底能不能还手?

怎样还手才算自卫,而不会被定义成互殴?

这个困扰所有人的问题,被一位四川女孩遇上了。

五一假期时,眉山一女孩乘兴坐车出行,不曾想在途中遇到两个熊孩子。

不,还有熊家长。

两个熊孩子坐在后排不断踢撞椅背,女孩出言制止,却反被对方家长谩骂、殴打,她为此出手反击。

事发后,警方判定涉事两方“互殴”,按治安处罚条例,女孩被罚200元,孩子家长被罚500元。

这一事件引发了群众热议,许多人因此质疑,面临侵害时,到底怎样才能维护自身权益?

1

女孩遭掌掴后反击,“互殴”判决引热议

5月2日,假期结束前一天,女孩踏上了C6276次列车,准备从老家返回成都。

她没想到会经历人生中最憋屈的一天。

坐在她身后一排的,有三个大人、两个小孩。

自上车开始,她便发现身后的熊孩子,在旁若无人地玩游戏,一边制造噪音,一边踢撞前排椅子,可孩子家长对此却视若无睹。

忍无可忍之下,女孩回头提醒小朋友,停止捣蛋行为:

“不要撞椅背了,能不能礼貌一点,家长也不管一下。

声音有点大,但还算克制。

然而,更熊的是家长。

熊孩子的妈妈像一只被点燃的火药桶,立即河东狮吼:

“怎么了?他们是小孩子,至于吗?会不会好好说话!”

“他还是个孩子”,电视剧里的梗,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

随后,另外一男一女也加入战火,一人骂她“瓜婆娘”,另一人则拿出手机,对着她拍照录像。

各种问候从那一家人嘴里脱口而出。

不过,女孩并非忍气吞声的人,她也当即怼了回去。

双方的争执引起了车厢乘客的注意,列车安全员和列车长很快赶了过来。

眼看列车长到达,女孩本想息事宁人,于是坐在座位上等待列车长处理。

然而,熊孩子父母却咄咄逼人,责怪女孩吓到了自己的孩子,要求她必须道歉,浑然忘了己有错在先。

这也激起了女孩的火气,连着骂了几句SB,举着手机针锋相对。

熊孩子的妈妈怒火中烧,认为自己和孩子受到了侮辱,她甩手给了女孩一个耳光。

另外两人也一致指责女孩骂人,完全忽略了他们才是先骂人的一方。

可没想到,女孩不是唯唯诺诺之人,她站了起来,连着反击了对方两个耳光。

这两个耳光,时间间隔7秒。

而恰恰是第二个耳光,让她的反击,在警方的定性中变了味。

双方冲突升级,熊孩子的妈妈抓起水瓶,欲做二次报复,在安全员和列车长的劝诫下中止。

旁边一位大哥实在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怒斥这一家人挑事在先,动手在先,现在又血口喷人,实在有违道德、人品。

他的仗义执言赢得了女孩和全车旅客的喝彩、尊敬。

到此,双方的冲突基本结束,只要下了车各奔东西,也不会再有后文。

然而,熊孩子一家的骚操作来了,他们回到江油老家后,居然先向江油警方报了警。

有网友爆料,这一对打人的夫妻,身份是公务员和中学教师,如果属实,那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两人是否有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向女孩施压要她认错。

面对这个局面,女孩也选择了报警。

此后,被掌掴女孩先后被传唤3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5月3日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3点半。

由于案情简单,只属于普通的治安案件,因此按照惯例,办案民警希望双方能进行和解。

女孩一想到明明对方有错在先,是主要责任人,却恶人先告状,对此她感到憋屈无比,因此坚定拒绝和解。

一看女孩并不低头,涉事双方都会因此留下行政处罚的履历,熊孩子父母开始百般哭诉,希望谅解。

最终,公安机关认定双方“互殴”,均受到行政处罚,女孩被罚200元,熊孩子父母被罚500元。

这一事件很快通过网络传遍全国,上至专家学者,下至贩夫走卒,太多人对案件的判罚提出了质疑。

而女孩自身也表示不接受这个结果,5月7日,她申请了行政复议。

2

警方发布最新通报,事件反转了吗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只要是个正常人就能判断是非对错,但最终的判罚结果却与公众的期待相去甚远。

难道我们被打后,真的就只能躺平或躲避,不能还手吗?

这自然会引发舆论的争议,网友们也普遍支持女孩不和解,要复议。

女孩自身也表示绝不妥协。

我始终觉得仗着人多最先恶意出手者,如果哭一哭后悔道歉就能和解的话,那以后谁打一巴掌都可以哭哭和解没啥后果,这样的结果我说服不了自己。

许多人对她的遭遇都有共鸣。

因为现实中,几乎每个人都在出行时遇到过熊孩子、熊家长。

明明这些人对孩子疏于管教、照料,影响到了他人权益,但当你好言相劝时,他们却视若无睹,甚至暴跳如雷、出言不逊,严重的则是拳脚相加。

更郁闷的是,这种事情的处理结果常常是各打五十大板,息事宁人,让人心中膈应无比。

这也导致很多人,遇到蛮横无理、嚣张跋扈之人时,为了减免麻烦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女孩的反击,坚持维权、不接受和解,无异于一章爽文,她做了太多人想做却不敢做、没有做的事,这才是很多人同情她、支持她的原因。

由此,很多人才会对警方认定的“互殴”,以及罚款200元的处置感到不解:

别人攻击我,我却不能还手,一旦还手就是互殴?难道面临他人侵犯时,我们只能忍气吞声?如果求助警方,警方还没到达时,我们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对于公众的质疑,成都铁路公安于5月10日晚,发布文件对“互殴”的处置进行了回应,四川观察也放出了一段现场视频。

通报一发出来,网上便出现“反转了”的声音。

我认真去看了视频和文字公告,但我认为并不存在反转一说。

通报唯一提供的新证据,就是女孩遭到掌掴后,反击了两次。

恰恰是第二次反击,被认为是互殴。

很明显,视频和公告是为此前作出的互殴判定以及行政处罚,进行正确性的背书。

然而,四川观察的这段视频也并不完整,对双方前期冲突的起因、过程,轻描淡写地带过,也完全漏缺了熊孩子爸爸、阿姨在其中推波助澜的身影,以及东北大哥声援的一段,呈现出来的重点就是两个女士矛盾爆发的一小节。

但是,对事件前因后果的漏缺,又何尝不是一种和稀泥。

网上恰好有同车厢乘客公布的另一段全程视频,两个视频结合来看,基本能确定事件原貌。

第一,事件起因于熊孩子踢撞椅背;

第二,熊孩子爸爸先辱骂女孩;

第三,熊孩子小姨先拍的视频;

第四,熊孩子妈妈先动手打耳光。

整一个过程中,熊孩子妈妈都在河东狮吼、盛气凌人,另外两个家长则是煽风点火的助攻。

非常荒谬的一点是,他们一方先骂人、先打人、先拍视频,等到女孩采取对等反击时,他们却无法接受了。

偏偏女孩血气方刚,不让骂人就偏要骂,不让拍摄就偏要拍,一点也不惯着熊孩子一家。

与其说她在激化矛盾,我更认为这些举动,是人在被威胁、被攻击时,愤怒情绪主导下的本能反应。

试问有多少人能在被辱骂、围攻时,能在短短几秒内迅速调整好自情绪,做到文明、冷静、大度,并快速判断对方是否继续施暴,从而让自己的反击力度恰到火候。

毫无疑问,这很难!被掌掴女孩做不到,你我也做不到。

我们也无法要求一个受害者,在现场展示大度、宽容。

所以,哪有什么反转,看起来有些出格的言行,本就是情理之中。

法律并不允许以暴制暴,也不鼓励以牙还牙,但人本就是情绪的产物,挨打还手、挨骂还口,这才是人之常态。

对于这种公众场合敢于站出来反抗侵害,维护自身权益的人,我仍认为值得赞赏。

最起码,她有勇气、有血性,而不像很多人一样忍气吞声,也不是真的靠倒地不起,来保护自己。

与其做一个唯唯诺诺的善茬,不如做一个有棱有角的锥子。

3

世道变坏,就是从挨打不能还手开始的

有人说,法律的真正意义,是让坏人不敢肆意妄为,让好人敢于保护自己。

如果连勇敢保护自己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当自身或他人利益被侵犯时、呐喊?

无独有偶,距离女孩在高铁被掌掴仅仅2天,又有一个惨案发生在列车上。

5月4日,在湖南K435次列车上,一位年轻小伙被同车陌生人持刀杀害。

据悉,小伙和母亲在株洲上车,准备前往耒阳,列车经过衡阳时,上来一位身穿黑衣的男乘客。

途中小伙劝诫男子不要吸烟,和男子产生争执,其后男子抽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总长度达15cm,对着小伙疯狂刺杀了近10刀。

这血腥恐怖的一幕,吓得周围乘客四散。

然而小伙在身受重伤之际,仍然展现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决心,他奋力夺下凶手的尖刀,将其压在自己的身体下,保护了更多乘客的生命安全。

男子伤人后,试图打开火车车门逃跑失败,又返回车厢从小伙身下抽出凶器,追逐之前曾怒斥他的另一名乘客,所幸乘警手持盾牌和防暴叉赶到了现场,才将暴徒制伏。

凶案发生后,以某位知名大V为代表的一批人,公开质疑为什么偌大的车厢里,没有人站出来一起制伏凶手。

先不提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在面对手持凶器的暴徒时,有没有能力做到见义勇为,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敢见义勇为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对那些勇于站出来的人,没有给予足够的保障和宽容。

把行凶者打伤打残了,会不会要承担责任?如果自己受了伤,医疗费、生活费怎么办?万一出现死伤,是算救人还是行凶?

这些问题的答案,任何一点不合理,都会阻碍人们见义勇为的勇气和决心。

何况,很多时候连自己的权益被侵害都无法得到保障,又有几个人敢在危急关头仗义出手?

这从高铁被掌掴女孩的身上就可见一斑,她在公共场合站出来制止熊孩子吵闹,维护的不仅是自己的权益,也是周围其它乘客的权益,可结果不仅被熊孩子家长辱骂、掌掴,被挑起火气后的回击也被定性为“互殴”,且受到了处罚。

简单粗暴的一句“互殴”,或许能很快把事件处置完毕,但人心中的不服,却不可能轻易抹除。

或许有人会说,她维护自己的权益没错,但手段过激就是她的错。

可是,她一开始也没想手段过激的,是另一方更无底线,激化了矛盾。

世道变坏,就是从挨打不能还手开始的!

毕竟,让好人忍气吞声,只会让坏人得寸进尺。

再次对高铁掌掴事件的处置提几个疑问:

事件双方的处置是否真的合理?半夜将人传唤留置7个半小时,这种做法是否人性?熊孩子父母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写在最后

罗翔老师说:

“法律,无外乎天理人情。

法律的处置,不仅仅要重视公平、正义,也要注意人情、温度。

每一次判决,影响的不仅仅是涉事双方,还有背后千千万万的群体。

而社会风气也总是在这样一个个事件中,一点点发生转变、进化,至于是变好还是变坏,取决于其间的处置刻度。

十多年前的“彭宇”案,就因法官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让人们再不敢轻易搀扶摔倒老人。

如今的高铁掌掴案,无论什么结果,也都将对人们以后面临冲突时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一定没有人希望,在面临辱骂、殴打时,只有“装弱小”“倒地不起”才能获得保护。

点亮【在看】,愿天下每一个人,面临权益被侵犯时,有勇气、有底气,去保护自身和他人。

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

有遇到过这种离谱的情况吗?

你是怎么面对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