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氏 为着振奋女真志气

时间:2023-11-27作者:CuMiEqilll11分类:科学浏览:26评论:0

爱新觉罗,清朝皇族姓氏。

自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世12任帝王。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现如今,有爱新觉罗血统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爱新觉罗,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爱新”是满语中“黄金”的意思。

作为清朝国姓,但是在满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清皇室为何没有一直沿用自己的家族“爱新觉罗”的姓氏呢?

→清皇室兴起前,借用汉姓“佟”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族。

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

作为明朝时期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家族,这个家族一直服务于明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以祖、父遗留十三副甲胄起兵,统一了建州各部。

后来,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女真各部,并建立了“下马狩猎、上马为兵”的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每次得到封赏后,努尔哈赤第二年一定会进京谢恩,并且为皇帝和朝中众大臣带去人参、貂皮等土特产,以博取皇帝和众文武的欢心。

据记载,努尔哈赤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

明人或明清之际的学者记录中,都说进京谢恩的努尔哈赤姓佟。

努尔哈赤曾同朝鲜打交道数十年,关于他的姓氏,朝鲜文献留下大量记载:明朝与朝鲜共十四条史料,都记载努尔哈赤姓佟。

当然,朝鲜文献更多的是把“佟”写作“童”。

根据文献记录,“佟”姓不但是辽东的显著大姓,也是当时女真人的普遍姓氏。

可见,清朝的先世爱新觉罗家族,在与明朝政府的沟通之间羞于为夷姓,以“佟”姓上达,自处于夷汉之间。

借用汉姓,以抬高自己的身份。

→推翻明朝建立清皇室,恢复“爱新觉罗”

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

1618年努尔哈赤靠“七大恨”起兵正式反明,打下很多疆土,让明朝对他非常忌惮。

1626年,在宁远大战中被袁崇焕打败,不久病死。

努尔哈赤没有推翻明朝,但是他却是大清的奠基人。

为他的儿孙们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26年,皇太极即位后,完成了他父亲的志向,多次攻打明朝,和明朝展开数十次的大小战争,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清朝越来越强盛,最后打败了建立了近三百年的明朝,统一了天下。

于是他将大金国改为大清国,改女真族为满族。

在后来的清皇室发展过程中,清皇室的姓氏,官书记载为“爱新觉罗”。

因为清朝皇帝说自己“受姓于天”,姓“爱新觉罗”,他们的祖先布库里雍顺,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为天女所生,姓爱新觉罗。

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的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此事,加了注解:爱新(华言金也),觉罗(姓也)。

也就是说,爱新觉罗,用汉语说,就是金觉罗。

清人与金人,本是同族源。

在明人记述里,便已有这种说法。

满洲兴起,努尔哈赤占领辽东,皇太极率军攻打北京。

明朝皇帝下令掘毁北京房山金陵,以破坏满洲的风水。

清室也承认自己是金的后裔。

《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十八日记载乾隆帝的话说:“金源即满洲也。

”后来乾隆帝又说:“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氏,国语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派之证。

”由此可知,金人与清人,是同一种族。

金人的姓氏,据元朝的姚燧说:“金有天下,诸部各以居地为姓。

”就是说金人的姓氏,多由他们居住的地方而得来。

郑天挺《清史探微》认为,《金史》中的“夹谷氏”或谓“夹温”;金启孮《爱新觉罗氏之谜》一文认为,《宴台女真进士题名碑》中的“交鲁”一姓与“觉罗”音相合,证明金代已有此姓。

→爱新觉罗由居地名称得来

满洲以居地为姓氏,是常见的事。

清初帝王说自己的姓氏是天赐的,这是讳言他们得姓于居地觉罗故里,因为那是一个荒僻寒微的地方。

后世子孙修《实录》的时候,用“角落”和“角洛”来代替因故里而得姓的“觉罗”,实在是为了隐蔽他们寒微的家世。

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记载有八种觉罗:“觉罗为满洲著姓,内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等氏。

”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可见“觉罗”是满洲皇室旧有的姓氏,“爱新”是后来加添的,其目的在于显示帝王的尊贵。

为什么到清太祖的时候,他们舍弃了汉人的佟姓,而自称姓觉罗呢?

因为佟姓毕竟是个汉人的姓氏,虽然借用了可以假冒汉人,在和明朝官方文书往来时方便些,可是金姓却是金朝女真的国号,不但可以自显是帝王族裔的血脉,而且可以借着它在女真部族中有所号召。

因此,“爱新觉罗”这个姓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

清朝太祖的姓氏,原来就是“觉罗”。

而“觉罗”这个姓氏的由来,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是因居地而得名。

努尔哈赤的祖先,曾经姓佟或童。

他们借用了汉人的姓氏,其目的:一是自高门第;二是便于同汉人往来;三是利于同朝鲜交际;四是书文有利于上达朝廷。

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后金、龙兴大业的时候,团聚女真部民,同明朝对抗,便舍弃了汉人姓氏——佟或童,在自己原有姓氏“觉罗”之前,加上一个徽称“爱新”(金),于是就变成“爱新觉罗”,并流传故事,加以神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满洲先祖本姓“觉罗”(或雀、或崔),后来借用汉人的姓氏而姓“佟”(或童),清朝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自称姓“爱新觉罗”,即“金觉罗”,既不是“受姓于天”,也不是“荒诞无稽”,而是在其原有的“觉罗”上,添加徽称“爱新”(金),就成了姓“爱新觉罗”,便于与其他家族区分。

→清朝统治时期“爱新觉罗”的发展

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爱新觉罗·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

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

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氏)等。

→清朝灭亡“爱新觉罗”的更改

清朝灭亡以后,很多旗人这时候怕遭到报复,于是他们成了当时第一批积极剪掉辫子的人,除此之外,他们还迫不及待的改掉自己的满族姓氏。

清朝灭亡以后皇室和觉罗以“隐、贴、显、改”为原则将姓氏多改为金、肇、赵、罗、德、洪、依、海等少数汉姓。

如佟佳氏改为佟或仝,瓜尔佳氏改为关或郭,比如关晓彤的关,那拉氏改为那比如那英的那等,那么作为满清皇族的爱新觉罗氏又改成了什么姓氏呢?

爱新觉罗族人改为最多的一个姓是"金"姓,又恢复到初期他们的汉语姓氏。

如我们熟知的川岛芳子是肃亲王善耆第十四女,本名爱新觉罗·显玗,她的汉名就叫金碧辉;溥仪最小的妹妹、醇亲王府的七格格爱新觉罗·韫欢,改名为金志坚。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爱新觉罗家族也已经成为了新社会的普通人。

猜你喜欢